防爆露点仪的防爆设计是为了确保其在有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存在的危险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因仪器产生的电火花、热表面等点燃危险物质,引发爆炸事故。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其防爆设计:
防爆原理
1.隔爆型(Ex d):这种设计理念是将仪器可能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的部件置于一个坚固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而不破裂,并且能阻止内部爆炸火焰和高温气体传播到周围的危险环境中,从而避免点燃外部的易燃易爆物质。
2.本安型(Ex ia 或 Ex ib):本安型设计是通过限制电路中的能量,使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条件下,电路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都不足以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它从本质上保证了仪器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性,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引发爆炸。
结构设计
1.外壳材质:通常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制造坚固的外壳。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和碰撞,还具备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可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外壳的设计要符合相关防爆标准的要求,例如外壳的厚度、结构强度等都有严格规定,以确保在内部发生爆炸时能有效阻止火焰和压力的传播。
2.密封设计:为防止爆炸性气体进入仪器内部,防爆露点仪的外壳采用可靠的密封结构。密封材料通常选用具有良好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能的橡胶或塑料等。密封处的设计要保证在长期使用和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外界易燃易爆气体进入仪器内部,与可能产生的火源接触。

电气系统防爆设计
3.电路布局与隔离:对仪器内部的电气电路进行合理布局,将可能产生危险能量的电路与其他电路进行有效隔离。例如,将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路部分与信号处理电路分开布置,减少相互干扰和可能产生的电火花传播风险。同时,采用电气隔离技术,如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等,确保不同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安全可靠,防止故障时能量的异常传递。
4.本质安全电路设计:对于采用本安型防爆设计的露点仪,其电路设计遵循本质安全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限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能量,确保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电路产生的能量都低于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例如,采用低功耗的芯片、电阻、电容等元件,并对电路进行精心设计和计算,保证电路的安全性。此外,还会设置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当电路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切断电源或限制能量,防止产生危险的电火花。
5.电气设备选型:选用符合防爆标准的电气设备和元件,如防爆电机、防爆开关、防爆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和元件在设计和制造时都经过了严格的防爆认证,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例如,防爆电机采用特殊的绝缘材料和结构设计,防止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和高温引发爆炸。
散热设计
在危险环境中,仪器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可能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成为潜在的点火源。因此,防爆露点仪的散热设计至关重要。
1.散热结构:通常在外壳上设计有散热鳍片、散热孔等散热结构,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这些散热结构的设计要符合防爆要求,既要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又要防止外界易燃易爆气体通过散热结构进入仪器内部。
2.散热方式:采用自然散热和强制散热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发热量较小的仪器,自然散热可能就能够满足要求;而对于发热量较大的仪器,则需要配备散热风扇等强制散热设备。在使用强制散热设备时,要确保其符合防爆标准,防止风扇运转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引发爆炸。
防爆认证
防爆露点仪在设计和制造完成后,必须通过严格的防爆认证,以证明其符合相关的防爆标准和要求。常见的防爆认证标准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欧洲的ATEX标准、美国的FM和CSA标准等。仪器制造商需要将产品提交给专业的认证机构进行测试和评估,认证机构会对仪器的防爆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外壳强度、密封性能、电气安全性、散热性能等方面。只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获得相应的防爆认证标志,并被允许在危险环境中使用。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防爆设计,防爆露点仪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为工业生产中的气体露点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